標題: 抗战时陈诚惩治宜昌贪官县长
moyan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1   Medal No.2   Medal No.3   Medal No.4   Medal No.5   Medal No.6   Medal No.7   Medal No.8   Medal No.9   Medal No.10  
UID 1
精華 1
積分 100010
帖子 1066
威望 100010
金錢 1000000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13-7-10
用戶註冊天數 3964
用戶失蹤天數 2655

27.21.148.177
分享 
發表於 2013-12-11 15:06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抗战时陈诚惩治宜昌贪官县长
抗战时陈诚惩治宜昌贪官县长2007-12-28 09:21 朵云 字号:

核心提示:    在八年抗战中,位于我国中部腹地的宜昌城也在1940年6月沦入日寇的铁蹄下,长达5年之久。失陷之时,宜昌县的县长名唤武长青。这位武县长,在仓促移治的危机中,连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观念也置之脑后,不仅未去好好施政执行“禁烟令”,反而还接受鸦片商的贿赂,致使封存的鸦片抛售一空,结果被昔曾军...
   在八年抗战中,位于我国中部腹地的宜昌城也在1940年6月沦入日寇的铁蹄下,长达5年之久。失陷之时,宜昌县的县长名唤武长青。这位武县长,在仓促移治的危机中,连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观念也置之脑后,不仅未去好好施政执行“禁烟令”,反而还接受鸦片商的贿赂,致使封存的鸦片抛售一空,结果被昔曾军校同学时为第六战区长官兼湖北省主席的陈诚下令枪毙,落得个“人为财死”的可悲下场。此事发生在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当年固是一大新闻,对后世贪婪之徒也是足堪引以为鉴的丑闻。
  一、将军公祭之情
  抗战爆发后,宜昌初为大后方,但随着战局的恶化,自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遂成了拱卫陪都的东大门。正因如此,侵华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武汉后就加紧了西犯重庆的部署,并于1940年5月发动有名的“宜昌作战”,史称枣(阳)宜(昌)会战。在与日作战中,中国军队(简称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其灵柩于当月21日由汽车从钟祥县快活铺总司令部启程,经荆门、当阳运抵宜昌。
  那时的宜昌县城,同为湖北省宜昌行署(1940年1月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设置,此前系湖北省政府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所,而且湖北省机关也在武汉沦陷前的8月1日撤迁到宜昌,在江南韩家坝办公,30日又再迁恩施,其间,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也迁到城郊小溪塔办公。军队方面,长江上游江防军司令部就长时间地设在宜昌。所以在得知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要由宜昌码头运往重庆后,宜昌方面早已作好准备,当天下午,湖北省代主席严立三、驻宜江防军总司令郭忏、中央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巡视团委员王陆一、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宜万要塞指挥官刘翼峰、宜昌行署主任林逸圣、宜昌县县长武长青等军政要员及各界代表300余人,齐集宜昌市郊杨岔路迎灵。而具体操办迎灵事务尽地主之谊的,自然是宜昌县县长武长青了。
  此时的武长青,虽说官阶不大,但因战事之故,宜昌以其特殊的山川形势显示出“兵家必争”的地位,先前就不乏军政要员莅临指导,作为地方官的武长青自是大露脸面,身价倍增。而究其实,据《宜昌县志·政权》“民国时期宜昌县知事、县长简况表”中记载:武长青,“籍贯”孝感,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任职时间”为民国28年(1939年)4月,“附注”兼理。就当时的世道而言,国家一直处于多事之秋,从上至下,军政集一身的人比比皆是。武系军校毕业生,从军与否无资可佐,仅从“兼理”二字推测,应该还有更高的官衔,至少在宜昌行署挂有个职务。比如行署主任林逸圣就是省府委员兼任。而武出任宜昌县长,是在日军势必入侵的临危之际,这既显示了上峰对他的器重,也表明他非平庸之辈。从迎接张自忠灵柩和第二天在东山草堂举行隆重公祭仪式及第三天凌晨送灵柩登轮往重庆这件事看,他便操办得有声有色,深得人心。据《宜昌抗战图集·十万军民公祭张上将军》(《宜昌市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七辑)称:迎灵之日,“8名身着素服、腰缠白带的‘八大金刚’抬着灵柩,在全体迎灵人员的护送下,缓步向东山公园进发”,“沿途许多群众自动加入到迎灵队伍”;第二天“先后有数万军民前往东山草堂祭奠”;第三天清晨“沿途几华里的街道上,自发送灵的群众不期而至,多达10万余人”。《宜昌市革命大事记》(1989年市党史办编)则云:“宜昌军政人员及各界群众万余人祭悼三天。”
  而据《宜昌市志·人物》(1999年版)载:“民国29年(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的灵柩途经宜昌,公祭3天。何元干出资招待送柩的家属及随从,并承包全部旅栈费用”。这个何元干,本是四川(今重庆市)涪陵人,却在宜昌风云一时,既算得上名人,也称得上巨商。其时武长青就任宜昌县长一年有余,与何元干纵无交情,也彼此熟知,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就拿这次公祭张将军来说,何元干慷慨解囊,事先必定征求过武县长的意见,而武县长肯定也是欣然赞许何的义举。撇开爱祖国敬英雄顺民意不说,就是人之常情的待客之道,也算何元干帮武县长挣了点脸面,何乐而不为。殊不料,武县长时不多久就栽在了何元干的贿赂之下。
  二、鸦片商贿赂武县长
  何元干其人,《宜昌市志》“盖棺定论”誉为“爱国民主人士”,然其经营鸦片不能不说是一大污点。
  何元干早年在当地参加过响应辛亥革命的战斗,既作过小学教员,也当过警察巡长,还加入袍哥会,曾联络袍哥兄弟参加过刘伯承组织的川东讨袁(世凯)护国军攻打丰都城。后弃武经商,为川东烟商当押运员,往返于四川、宜昌、沙市之间,逐渐由小本搭股到独立经营。1928年定居宜昌,经营“和记税号”与“和记堆栈”,并当上宜昌商会特业公会理事长,控制了宜昌的鸦片行业。同时,他在宜昌建立了洪帮仁和社,为袍哥龙头大爷,其势力范围遍及川东沿江数县及宜沙一带。
  鸦片祸国殃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即源于鸦片战争。宜昌开埠较早,帝国主义插足亦较深,致使宜昌成为重要的鸦片市场。《宜昌市志》概述道:“从清末到宜昌解放的半个世纪,宜昌成为全国鸦片贸易的集散地。”
    宜昌鸦片设市,始于光绪16年(1890年)9月湖北当局在宜昌设立鸦片厘金征收总局。宜昌鸦片贸易由此公开化、“合法化”。由于鸦片有利可图,所以无论是外国中国,还是官方私商,都是巧立名目,抓住机遇赚钱,全然不计烟毒后患无穷。据民国《宜昌县志》载:宜昌居长江中上游,扼川鄂要冲。凡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所产烟土,运销长江各埠者,皆会于此。因走私鸦片而发生杀人越货的现象也由来已久,民国初期尤为突出。原因在于,虽然官府明令禁止,但世道混乱,力所难及。一言以蔽之,在1931年前后,由于轮船增多,宜昌口岸中转的作用减弱,上市鸦片相对减少。上世纪3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禁止鸦片公卖,市场相对冷落下来。抗日战争前夕,宜昌城仍有6家烟土店营业,政府继续征收特税和灯捐。
   《宜昌县志·司法》“禁烟、卖烟”有载:“至民国26年城区内外烟馆仍有烟灯8000余盏,每盏月收灯捐3串,每月收24000余串。民国29年(1940年)4月20日,蒋介石再次下令禁烟,对烟商限期停业,规定‘逾期拿获者枪毙’,但下令50天后,日寇即占领了宜昌,县政府迁往太平溪。城区的‘大生公司’等8家烟土行将烟土全部运往三斗坪的高家冲储存,公司为了急于脱手,就向县长武长青行贿说项,武长青受贿后,嘱其连夜处理,降价抛售,三斗坪与秭归茅坪出现大量的贩鸦片、吸鸦片者。省政府主席陈诚电饬宜昌专署将武长青以贪污受贿、破坏禁烟罪逮捕,押解恩施枪毙。”
    事实上,当时宜昌8家土膏商的总经理正是何元干,他在宜昌沦陷前夕将所存烟土全部运到三斗坪,不想被陈诚得报知晓,饬令武长青封库。何元干连忙从四川潜回三斗坪,以巨款贿通武长青,将被封的烟土一夜取空。陈诚一怒之下,下令枪毙了武,又四处缉拿何。何只好避难昆明和湖南。
  三、陈诚的大义之举
    陈诚下令枪毙武长青,也算有点“挥泪斩马谡”的。据网载云:“陈诚在战区地方建设中,首先将鄂西的专员、县长中的无所作为者都一个个地撤了下来,换上有魄力、敢负责的人。鄂西地僻民穷,而且风气特别败坏,吸大烟、赌博、嫖娼盛行,匪猖獗。陈诚上任后,制定了一连串的行政法令、法规,亲自检查督促,务求贯彻施行。对于违法犯规者,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国民党官员,犯了哪条哪款,就按哪条哪款办理,毫不留情。当时的宜昌县长名叫武长青,此人是陈诚在保定陆校的同学,与陈关系甚好。因包庇鸦片走私,违了法规,被陈下令逮捕,经审判后判处死刑,枪毙在七桥坎公开示众;省粮政局恩施办事处主任陈国良贪污腐化,被判死刑……经过一番整治,政府官吏基本不敢玩忽职守,初步稳走了社会局面。”
    要说陈诚,可谓民国时期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他是浙江青田县人,出生于世代农家,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于1919年进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1922年6月毕业,被分配到浙江军队当见习官,不久补为少尉排长。这期间,武长青也在保定军校学习毕业,与陈的关系不同寻常。
    陈诚在1922年12月跑到广州,充任粤军上尉副官,旋升上尉连长,担负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次年5月结识粤军参谋长蒋介石。此后平步青云,从进黄埔军校到参加北伐战争,仅仅4年时间就由一个上尉特别官左升到总司令部的中将警卫司令,年仅31岁。及至1938年春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成立,陈任总司令,还兼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部长、湖北省主席、航空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书记长、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国民党内部称他是“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
    1940年日军发动“宜昌作战”后,6月3日,蒋介石急令陈诚赶往前线,组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全权指挥宜昌保卫战。陈诚次日赶到宜昌,在郭忏的江防军司令部所在地三斗坪设立了右兵团指挥部,但日军在6月12日攻陷宜昌城。
    宜昌要地失守,陈诚不仅受到国民党内、军内和政府内一些要人的围攻,民众对此也非常气愤。在当时的国民参政会上,有人公开散布“不杀陈诚不足以谢国人”的言论。陈诚则认为,宜昌失守的原因与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抽调江防军主力北上有直接关系,自己只是在战役中途临危上阵,以致代人受过。所以当他请求处分时,蒋介石好言相慰说:“宜昌守不住,早已在我意料之中。当时五战区的情况就那样儿,我是因为没办法了才叫你去抵挡一阵子的,对此,你不必过疚。”
    宜昌失守后的次月,重庆统帅部决定从第五、九战区各划一部新建第六战区,辖境包括鄂西、鄂南、湘西、川东等地。由于进则可反攻宜昌沙市,光复武汉;守则可以拱卫重庆。因此,蒋介石提出“军事第一,第六战区第一”的任务和口号,由身兼军委会政治部部长等要职的陈诚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8月中旬,陈诚驻节恩施,致力于“军”、“政”两途协调并进。他首先将五个集团军和战区直辖部队进行精心布置,接着采取一系列的战时措施,如实行所谓“二五减租”、“民生主义经济政策”和“计划教育”等,不仅很快就将第六战区所在地建设成为抗战较为坚实的前进基地,有效地拱卫了陪都重庆,而且还在社会各界为自己赢得了战区建设典范的美名。宜昌县长武长青在此风头上倒行逆施,成了一个杀一儆百的典型,自在情理之中。
頂部
 

好人一生平安